您的位置:首 页 > 其他类别 > 孙子兵法 > 孙子兵法目录 > 章节目录 第25章(第1页/共3页)
返回目录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收藏本页

孙子兵法 章节目录 第25章(第1页/共3页)


****3*6*0**小**说**阅**读**网**欢**迎**您****

请用户自行鉴定本站广告的真实性及其合法性,本站对于广告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

    无恃其不来,恃吾有以待也:恃,倚仗,依赖,寄希望。意为不要寄希望于敌人不来,而要依靠自己所做的准备充分。

    无恃其不攻,恃吾有所不可攻也:不要寄希望于敌人不来进攻,而要依靠自己具备强大实力,使得敌人不敢来进攻。

    必死,可杀也:必,坚持、固执之意。句言坚持死拼,则有被杀的危险。

    必生,可虏也:言将帅若一味贪生,则不免成为战俘。

    忿速,可侮也:忿,愤怒、忿懑。速,快捷、迅速,这里指急躁、偏激。句言将帅如果急躁易怒,遇敌轻进,就有中敌人轻侮之计的危险。

    廉洁,可辱也:将帅如果过于洁身自好,自矜名节,就有受辱的危险。

    爱民,可烦也:将帅如果溺于爱民,不审度利害,不知从全局把握问题,就易为敌所乘,有被动烦劳的危险。

    覆军杀将:使军队覆灭,将帅被杀。覆,覆灭、倾覆。覆、杀均为使动用法。

    必以五危:必,一定,肯定。以,由、因的意思。五危,指上述“必死”、“必生”等五事。言“覆军杀将”都是由这五种危险引起的,不可不充分注意。【译文】

    孙子说:大凡用兵的法则是:将帅接受国君的命令,征集民众、组织军队,出征时在沼泽连绵的“圮地”上不可驻扎,在多国交界的“衢地”上应结交邻国,在“绝地”上不要停留,遇上“围地”要巧设奇谋,陷入“死地”要殊死战斗。有的道路不要通行,有的敌军不要攻打,有的城邑不要攻取,有的地方不要争夺,国君有的命令不要执行。所以将帅如果能够精通各种机变的利弊,就是懂得用兵了。将帅如果不能精通各种机变的利弊,那么即使了解地形,也不能够得到地形之利。指挥军队而不知道各种机变的方法,那么即便知道“五利”,也是不能充分发挥军队的战斗力的。

    所以,聪明的将帅考虑问题,必须充分兼顾到利害的两个方面。在不利的情况下要看到有利的条件,大事便可顺利进行;在顺利的情况下要看到不利的因素,祸患就能预先排除。

    要用各国诸侯最厌恶的事情去伤害它,迫使它屈服;要用各国诸侯感到危险的事情去困扰它,迫使它听从我们的驱使;要用小利去引诱各国诸侯,迫使它被动奔走。

    用兵的法则是,不要寄希望于敌人不来,而要依靠自己所做的充分准备;不要寄希望于敌人不进攻,而要依靠自己拥有使敌人无法进攻的力量。

    将帅有五种重大的险情:只知道死拼蛮干,就可能被诱杀;只顾贪生活命,就可能被俘虏;急躁易怒,就可能中敌人轻侮的奸计;一味廉洁好名,就可能入敌人污辱的圈套;不分情况“爱民”,就可能导致烦劳而不得安宁。以上五点,是将帅的过错,也是用兵的灾难。使军队遭到覆灭,将帅被敌擒杀,都一定是由这五种危险引起的,这不可不予以充分地重视。

    【战例】

    周亚夫平七国之乱

    公元前154年(汉景帝时期),吴楚等七个诸侯国联兵发动叛乱。这次叛乱的规模相当大,发动这场叛乱的主谋和首领是吴王刘濞。他依仗吴国封地广大,财力富足,蓄谋夺取皇位。汉景帝在获得吴楚等七王发动叛乱的情报后,决定迎击叛军,平息叛乱。汉景帝任命周亚夫为太尉,率军东进。受命于危难之际的周亚夫在全面分析了敌我双方兵力及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以梁疲敌的作战计划,即避免过早地与敌正面交锋,暂时舍弃梁国的部分地区,以此消耗敌军的实力;同时以截其粮道为辅助。这一作战计划的实施,使吴楚联军力疲粮尽,周亚夫率军一击而胜,使西汉王朝化险为夷,转危为安。从周亚夫平定七国叛乱的战例中,我们可以看到周亚夫对《孙子兵法·九变篇》中提出的作战原则既有灵活运用,又有创新发挥。在整个战争进程中,他都力争主动制敌,最终以较小的代价,换取了最大的胜利。

    自刘邦战胜项羽,建立西汉王朝以后,为了巩固封建家族的统治地位,他实行大封同姓子弟为王的政策,企图以家族血缘维护其统治,杜绝异姓篡权。他所封的同姓王,主要有齐、燕、赵、梁、代、淮阳、楚、吴等。他们的封地共有九郡,占整个疆土的大半,而皇帝直辖的不过十五郡。朝廷规定封地内经济由诸王支配,而法令、军队则由朝廷统一管理、掌握。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这些王国财富日增,势力日强,逐渐形成了割据状态。到了汉景帝时期,诸侯国的割据势力几乎到了要与朝廷分庭抗礼的地步,严重影响了西汉王朝的统一。这时,忠于朝廷的官吏提出了削弱割据势力的主张,被汉景帝采纳。汉景帝先削夺了诸侯国在赵的常山郡、楚的东海郡、吴的会稽、豫章郡等几个郡县的统治权,将这些领地收归朝廷管辖。削地政策的实施,加剧了各诸侯王对朝廷的不满,公元前154年,吴、楚等七个诸侯王联兵发动了叛乱。

    在七国之中,吴王刘濞是最先起兵的,也是叛乱的首领。起兵之初,他亲自去胶西说服并约定了胶西王出兵参加反叛朝廷的行动。接着又派遣使者游说齐、菑川、胶东、济南等诸王参加
>>>点击查看《孙子兵法》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