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 页 > 言情小说 > 中医馆长 > 中医馆长目录 > 章节目录 第38章 一路向南(第1页/共2页)
返回目录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收藏本页

中医馆长 章节目录 第38章 一路向南(第1页/共2页)


****3*6*0**小**说**阅**读**网**欢**迎**您****

请用户自行鉴定本站广告的真实性及其合法性,本站对于广告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

    在遥远的上古时代,女娲造好了人,并且替人们补好了天,人们过上了靠猎取野兽、采摘果实的生活。茹毛饮血、栉风沐雨的先祖们,生病是在所难免的事。最先发现“草”可裹腹也可治病的,一位伟大的氏族领袖——神农氏。神农氏,顾名思义,是带领人们开始过上稳定的农耕生活的先祖,他试吃各种草木的根茎果实,记下身体的反应,教会人们那些草木的果实可以吃,那些草木可以治哪些病。即“神农尝百草”。“药食同源”也就是这样来的。这样的经验口口相传下来,传到东汉时期,人们把这些治病救人的经验总结出来,这就是《神农本草经》,我国四大医学经典之一,最早的中药著作。

    相比神农氏,黄帝的记载就明晰得多,详尽得多。《史记》中对三皇五帝的记载比较系统,但也不过是当时的传说。传说在阪泉之战中黄帝战胜炎帝,又在涿鹿之战中战胜蚩尤,统一华夏,被尊为天子,奉为中华民族的始祖。黄帝治国有方,在农业和医药上又进一步发展,重用了当时的大臣岐伯。他与岐伯等大臣经常研讨医学,,中医也因此被称为“岐黄之术”,这些讨论被后人整理记录下来,就是医学经典《黄帝内经》。这部由黄帝的医学为基础,经历朝医学家经年累月的整理、完善,终成一部以研究人的生理、病理,治疗原则和药物学的医学巨著。中医学的“阴阳五行学说”、“脉象学说”“藏象学说”等都源于此。

    《黄帝内经》还是我国第一部养生宝典。提出了“治未病”的概念。说:“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提出肝属木,肾属水,水生木,心属火,木生火。五脏之间也像五行一样,相生相克,即相辅相成,不能脚疼医脚头疼医疼。把人体的健康放到天文、地理、社会中来阐释,涉及到哲学、历史等,是一部围绕生命问题而展开的百科全书。是一部生命哲学。

    后人们为了表达对这位人文初祖的怀念之情,在陕西黄陵县桥山上起冢为陵,立庙祭祀。不管神农氏还是黄帝,他们的根基都应该在北方,在黄河之滨。然而,然而,也许是风水轮流转,从黄帝以来,不知过了多少个“甲子”,中医的脉搏似乎一直在向南倾斜。总之,我感觉南方的中医氛围似乎比北方更浓郁一些。也许,这只是我的错觉,只因为南方更注重中医药的宣传。

    2

    中医认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是一个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统一体,人体内部也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即天人相应,大宇宙与小宇宙相通。中医诊疗强调因人、因时、因地制宜,体现为“辨证论治”。“辨证”,就是将四诊(望、闻、问、切)所采集的症状、体征等个体信息,通过分析、综合,判断为某种证候。

    中医药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典型代表,强调“道法自然、天人合一”,“阴阳平衡、调和致中”,“以人为本、悬壶济世”,这也是中华文化的内核。中医药提倡的“固本培元、壮筋续骨”,“大医精诚、仁心仁术”,不但是一个优秀医生的标准,也是中国人的品格高标。

    作为中华民族原创的医学科学,中医从宏观、系统、整体角度研究人生病的规律,因此提出独特的诊治手段,其中蕴含着深厚的中华民族的认知方式。中华民族屡经天灾、战乱和瘟疫,却能一次次转危为安,人口不断增加、文明得以传承,中医药的重大贡献是不言而喻。

    中医药发祥于中华大地,在不断汲取世界文明成果、丰富发展自己的同时,也逐步传播到世界各地。早在秦汉时期,中医药就传播到周边国家,并对这些国家的传统医药产生重大影响。预防天花的种痘技术,在明清时代就传遍世界。《本草纲目》被翻译成多种文字广为流传,达尔文称之为“中国古代的百科全书”。针灸的神奇疗效引发全球持续的“针灸热”。抗疟药物“青蒿素”的发明,拯救了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数百万人的生命。同时,藏医、蒙医、苗医等也在不断丰富着中医药的治疗手段。

    中医一路向南,我和甘草,这对因中医而缔结婚姻的新婚夫妻,也决定一路向南,追寻中医的芬芳。决定我们调转蜜月旅行方向,向南进发的,其实只是甘草偶尔看到的一则报道:海南省人民政府便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协商达成《促进中医药在海南自由贸易港传承创新发展合作协议》。这个协议将在加强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推进黎族医药发展等五方面给予支持,加快推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

    3

    中医一路向南,有点像中国人口经济的发展轨迹。这个现象,和宋元时期政治气候有关,也和地表的气候变化有关吧。最早注意到中医在南北的发展状况的,是大学期间。舍友在今日头条上提了个问题:南方的中医和北方的中医有什么不同?

    这个问题问得含义模糊,若是给内行看了,会矫正到正确的方向上。比如,有人回答是“古代时候,名中医基本在北方,对南方的气候和治病经验总结得少。故而,北方的中医多用经方,而南方气候湿热,所以近古及现当代,火神派迅速崛起……

    但是,当时影响最大的一个回答是:中医本无南北之分,中
>>>点击查看《中医馆长》最新章节